關閉→
當前位置:食譜館>菜式>菜譜>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

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

食譜館 人氣:7.3K
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

關鍵詞:倒毛、倒毛、倒毛!這是我們當地和別處做黴豆腐不一樣的地方!

做黴豆腐特別簡單,豆腐掩在稻草裡,放在合適的環境溫度裡,然後靜等它發酵就行了。

老規矩:
寫給自己的菜譜,沒收錢,不具指導意義,不保證每個人都喜歡、都能做成功。
本地土家族山城人冬季家家必做的小菜,只有流傳下來的傳統做法,沒有正宗或不正宗。

全國各地人民都做的腐乳,過程、狀態、手法、各有不同。
我只介紹本地人的習慣做法,詳解經本人實際操作,總結出來的技術要點,及各階段的狀態。

理論適合溫度:5~20度,豆腐只要不被雪霜凌上、凍壞,都可以做。
實際適宜溫度:15度左右。
老人傳下來的經驗是做黴豆腐要冷,做豆豉要熱。
整個發酵時間,溫度低一般在20~30天左右;溫度高一般15~20天左右。
我們一般在立冬後~農曆11月之前這段時間做。
總之保證長時間、至少一個月內氣溫穩定在一個較為平緩的範圍之內,跳躍性不要太大。

1.溫度太低,豆腐只會凍壞,不會發酵,黴毛長不好;
溫度太高,豆腐會腐爛,同樣長不出黴毛。即使不腐爛,發酵出來的黴豆腐也會帶點略略的酸味。
我家老太太喜歡放烤火屋裡發酵,通常十天半月就發好了,她每年做的黴豆腐都有酸味;我妹的婆婆則喜歡把紙箱放在火源完全影響不到的二樓,也就7、8度左右,二十幾天一個月才能發好。

2.豆腐選水份少的老豆腐,易發酵長毛,
如果豆腐太嫩(即含水量太高),不容易長毛。

3.黴毛倒伏融化後才翻拌。


所有圖片都未ps,原照出鏡。
嘔心瀝血經驗之作,請尊重方主的付出。

現在萬能的淘寶也能買到稻草了,做黴豆腐建議首推稻草+N。

用料  

豆腐
稻草
、花椒粉+食鹽、幹辣椒粉、薑絲
八角、茴香籽、桂皮、幹桔皮粉、食用鹼等等

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  

  1. 做黴豆腐首推稻草、稻草、稻草+3+N,瀝水透氣又保溼保暖,最重要的是稻草上有芽孢桿菌,可幫助發酵。

    我們菜場有稻草賣,一元錢一小把,3小把可做2塊白豆腐。

    如果當地無賣,淘寶可買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張
  2. 豆腐的含水量很重要。
    含水量少的老豆腐,黴好後會有一層硬殼。
    含水量大的嫩豆腐,只會長紅黃黏液,不長黴毛。這種也可以做成黴豆腐,但口感和長毛的不一樣。

    1.如果水份重,達不到做黴豆腐的標準,要如圖吹幾天,豆腐一定要幹稍才行。
    但是注意不要把豆腐表面或稜角吹乾成硬殼。

    2.或者壓重物幾小時後再切塊,我喜歡這個方法,快速簡單。

    豆腐切面用眼看手摸,要無水乾彈方可。
    豆腐乾梢,後期可減少發酵時間,也有利黴毛順利生長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張
  3. 如圖一層稻草,一層豆腐,再一層稻草,一層豆腐,
    可做多層。

    每層之間稻草不要鋪得太厚,且上下層豆腐要錯開擺放。
    豆腐失水長毛後,體積會縮小1/3,切塊時要預估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4張
  4. 最後一層也蓋上稻草。

    這層稻草如果蓋厚了,透氣性不好,豆腐水氣揮發不好,黴毛長不好。

    但是蓋薄了,或者甚至不蓋稻草,雖然黴毛長得好,
    但豆腐表面容易風乾變成硬殼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5張
  5. 這樣放置在溫暖的地方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6張
  6. (2021.2.1)
    白天室溫為9度左右,
    晚上回家升電烤爐取暖,室溫12度左右。

    2天后,味道聞起來有微微的轉變。

    5天后,
    湊近箱子,能聞到明顯的發酵香味,腐體開始微微變黃,但還是呈明顯的白色,部分地方有細密的水珠滲出。

    稻草起到保暖作用,豆腐才能順利發酵。

    花了三千多的新華為真渣,拍照沒有我以前用了多年的舊三星手機清晰,腐體變化的現象,華為完全拍不出來,只能通過文字描述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7張
  7. 第7天香味更濃,開始有微微長毛。

    如圖是第9天的狀態。
    第9天的腐體是黑色,但毛是漂亮的白色,且聞起來是發酵香味、不是腐爛臭味,這個是正常的,不是壞了。
    整塊豆腐都快變黃,持續發酵中。

    從豆腐進箱到發酵這個過程中,
    會不斷有水淅出,導致體積縮小。
    淅水過程中,稻草能起到吸水、瀝水、透氣作用。


    我們集市上的黴豆腐,小販為了省時間,這個步驟就開始翻拌調料出來賣,其實這個時候發酵才剛剛開始,腐體中間其實還是白豆腐,是不好吃的。

    發酵過程中,不要頻繁翻動稻草去檢視,我是因為要拍照才翻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8張
  8. 第10天
    黴毛很旺盛漂亮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9張
  9. 第11天,每塊豆腐都長滿了毛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0張
  10. 第12天,這3天室溫有略微上升,在13~14度左右。

    黴毛還在蹭蹭的生長,已經連成一片,溢位稻草之外了。

    現在正是豆腐發酵高峰,黴毛生長旺盛的時候。
    但是所謂盛極必衰,物極必反,黴毛長到一定程度,就會打蔫、倒伏,等倒毛了,就可以拌鹽、辣椒等調料翻拌入壇了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1張
  11. 這是稻草掩蓋完全的豆腐,沒有暴露在空氣中,黴毛是白白的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2張
  12. 第13天,開始倒毛了。

    紅線圈住的稻草,被溼氣浸溼,黴毛上也有細細的水珠出現。

    這就是倒毛,這個可以開始拌調料翻拌了。

    也可以等倒毛一段時間後翻拌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3張
  13. 第14天。
    黴毛繼續打蔫倒伏。能明顯看到黴毛不是生長時期頂出稻草,而是無力支撐,稻草已陷入黴毛中了;而且稻杆越來越溼;發酵香味逐漸淡化。

    每年都做黴豆腐,總的感覺,放在烤火屋發酵的黴豆腐(烤火屋溫度不能高),比純粹放在冷屋裡發酵的黴豆腐香一些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4張
  14. 再等待到一段時間,黴毛不會繼續生長,會倒伏下來融化,發酵香味逐漸變淡。
    這個照片不是光線問題,而是實際上它就是藍色,一點問題都沒有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5張
  15. 黴毛融化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6張
  16. 繼續等待、直至黴毛徹底萎縮倒伏融化,黴豆腐變成粉紅,且表面液體越來越多,最後變得稀稀黏黏光溜溜的,用筷子特別容易就插過芯,稻草也被浸溼+3,過程需要20~30天左右。

    主要還是看溫度,看狀態,不看時間。

    我一般選這個時候翻拌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7張
  17. 但是,這個時機翻拌的黴豆腐,雖然香味足夠濃郁,但因發酵過於充分,腐體較軟,翻拌的時候不好夾起來,且裝瓶時間久了,黴豆腐易碎成小塊或稠糊,有人喜歡這種狀態,拌、幹拌麵、拌焯過水的白菜薹都好吃。

    翻拌時機不是一成不變的,可在這其中的任意階段進行翻拌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8張
  18. 翻拌入壇:
    從左至右:白酒(或料酒)、花椒粉+幹桔皮粉(各種你喜歡的香料粉,比如桂皮八角之類)+食鹽+味精、幹辣椒麵。

    嫌麻煩的話,直接花椒+鹽+味精+辣椒麵混在一個碗裡,更省事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19張
  19. 如圖,借的朋友的圖。
    如果不喜歡白酒味道,可以改用料酒,或者什麼都不用,直接滾椒鹽和辣椒粉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0張
  20. 罈子先用白酒涮過。
    豆腐依次裹好白酒、椒鹽、辣椒粉,放入瓶中,一層豆腐碼好,撒上一層薑絲,幾粒切碎的幹茴香籽,再淺淺撒一點鹽和幹辣椒粉。
    對個人而言,薑絲或薑片絕不可缺,也不可替代。沒有姜的辛香味,整個黴豆腐的味道都不對了。

    不放蒜,因為蒜分泌出來的汁液,會變成稠糊嗒嗒的懸(黏)絲,而且味道聞起來也很奇怪。
    喜歡大蒜味的可以加。

    鹽放多了鹹,放少了黴豆腐會酸,注意掌握度。

    剛開始辣椒不容易沾上去,隨著裝進壇以後,時間放長了,鹽融化了,就沾上了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1張
  21. 裝瓶完畢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2張
  22. 還可以提前晾蔫白菜或大頭芥菜葉,包住翻拌好的黴豆腐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3張
  23. 醃好的菜葉送粥也好吃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4張
  24. 1.熬一口香料水,不要多。放涼後過濾,再,從四周淋入瓶中。
    香料隨自己喜好,我放了花椒、八角、幹茴香籽、高度白酒。
    白酒絕不可缺,也不可替代,沒有白酒的香味,整個黴豆腐的味道都不對了。

    2.老人家都是把幹玉米芯,用柴火燒成黑碳狀,再衝水,過濾,淋入,其實這就是草木灰鹼。
    現在城裡不好找幹玉米芯,也不好燒,就用香料+食用鹼代替了。

    3.也可熬本地土紅茶,老鷹茶(因長在老高山上,老鷹才能飛到的地方,故名老鷹茶),淋入,茶有鹼性吧?我猜。

    4.熬  香料+紅茶葉+食用鹼也可

    5.裹黴豆腐剩下的尾酒,淺淺灑一層也可,最開始會有苦味。

    無論什麼液體,都不要淋太多,瓶底淺淺一點就好,保證瓶內的溼氣即可,最多沒過小半塊黴豆腐的高度,太多容易把黴豆腐泡垮掉。

    喜歡黴豆腐湯汁的,可以多放;
    不喜歡的,一滴液體不加也可以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5張
  25. 瓶口蓋上保鮮膜,再擰好瓶蓋儲存。因為這種黴豆腐是完全發酵後才翻拌的,所以可以即拌即吃。
    有的黴豆腐可以放好幾年。

    最好用陶壇裝,如果用玻璃瓶,要避光儲存,不然黴豆腐會發黑,不好看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6張
  26. 不用香料水或茶葉水泡,也可以用無味的植物油泡。
    待黴豆腐裝瓶7天,鹽和黴豆腐融合了以後,把煉熟放涼的油倒進去。
    這個是我家太婆用花生油泡的,她喜歡花生油的香味。也可以用菜籽油、茶油,都行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7張
  27. 從這步開始,是一些額外的細節講解

    可以用這種不透氣的塑料桶做,一層稻草一層豆腐,多放幾層做得更多,最上面鋪厚一點稻草掩住就行,不要密封。

    但是這種容器透氣性比較差,黴毛生長不理想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8張
  28. 我們食堂大姐給單位做的,直接在洗菜盆裡,上面蓋一層報紙扔那。天氣冷,只有幾度十來度,大概要一個月才能長毛翻拌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29張
  29. 也可以用這種方法:
    我家老太太直接把櫥櫃消毒整乾淨,在廚櫃裡做上了黴豆腐,關上廚門,靜等發酵。
    這種做法,豆腐上面不掩稻草,黴毛可以長得很茂盛很長,但弊端也有二:
    1.豆腐四稜極易風乾,為了避免這鐘情況出現,需要提前翻拌,不要等黴毛倒伏了再翻拌。

    2.由於豆腐暴露在空氣中,雜菌容易入侵,導致豆腐長出各種顏色的斑點。

    還可以直接放在竹蒸籠裡,蓋上蓋,毛也長得很好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0張
  30. 發酵過程中,會出現四張照片中各種顏色的斑點:黑、紅、黃、綠、紫。但是隻要在這些顏色之上,長出來的毛是白色的,都是正常的。
    而且如果長出的毛是白毛,但白毛的頂端尖尖上是小黑點,這個也是正常的。

    如果長出的毛毛,是黑毛或其他顏色的毛,就不能要了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1張
  31. 如果溫度太低,也長不出毛。如圖30天了,只有黏液,沒有黴毛。即使長毛,也只有偶爾一塊長一點。

    但是它並沒有壞,只要沒有新鮮豆腐味道了,仍然可以翻壇密封,只是和長毛的相比,味道不同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2張
  32. 很多人做到這一步就翻拌裝瓶了。這個狀態其實才是第一步,它還沒有發酵好,夾開看,中間還是白豆腐,吃起來也是白豆腐的味道。一定要做到第二步長毛,第三步倒毛,才可翻拌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3張
  33. 左圖是翻拌太早,沒有長毛、倒毛,沒有完全發酵,所以內部組織是粗顆粒的白豆腐。
    右圖是倒毛後,完全發酵後的內部組織,是細膩黃色的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4張
  34. 如果豆腐比較嫩,水份太大,如果自然發酵,它是不會長黴毛的,只會變成粉紅的(紅喬)/黃乎乎、溼粘粘的,有一點點淺毛這種樣子,除非撒黴毛菌會長毛。

    這種黴豆腐做出來腐體很軟很軟,不好夾起來,並且聞起來,有輕微腐臭味。


    很多地方做腐乳,特別是氣候溫暖潮溼的正宗南方,可能是由於溫度及溼度的原因,只會做到這種狀態,當地人就會裹上調料裝壇,成為當地的黴豆腐。
    這種黴豆腐裝瓶時間久了,也易碎。

    但是在我們本地大多數人家看來,這種狀態的黴豆腐雖然也可以做了裝壇,並且口感柔軟,但心裡會很遺憾,想著第二年再做時必須小心小心,長出長長的黴毛了才算成功呢。

    本地黴豆腐翻拌時機的共同特點都是:
    a、豆腐最終發酵成通體粉紅,或淡黃色(包括豆腐中心);
    b、夾破豆腐,中間不再是豆腐組織,且無新鮮豆腐味道和口感;
    c、聞起來有很明顯、很特殊的發酵香味才可以。
    d、如果發酵完成,不及時用鹽醃製翻拌,黴豆腐會腐爛發臭。

    我們這裡市售的黴豆腐都是偷減時間,不充足發酵而成,所以不香;
    同理,用現代生化產品毛黴菌做的毛豆腐,也是速成催生的黴毛,做出來不香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5張
  35. 這種整齊濃密像狐狸毛一樣雪白的,叫毛豆腐,不是黴豆腐。兩種成品口感風味完全不一樣。

    毛豆腐是藉助現代科技生化產品助菌劑(淘寶有售),在15~25室溫下,用2~3天快速催促長毛而成。所以它在發酵過程中,基本沒有我上圖所展示的雜色斑點。但也能看到,即使用了發酵菌種,毛豆腐在初期,也會變黃。這種是催長出來的毛,做出來的成品不香,而且極易變酸。

    相比下,黴豆腐是自身慢慢發酵,靠長時間自身分解沉澱轉化發酵,所以它發酵出來的味道更醇更濃郁,口感也更細膩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6張
  36. 黴豆腐除了佐粥、飯、麵條、米粉,本地人還喜歡用黴豆腐或瓶底的黴豆腐湯汁,涼拌菜薹、折耳根(魚腥草),口味獨特、略重,外地人一般吃不習慣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7張
  37. 農曆2021.11.20
    又做了3罐,一罐油封寄給兒子女友,一封白酒封自己吃,還有一罐明天帶去村裡給扶貧物件。
    這次中間和頂層的稻草鋪得很厚很足,果然腐體軟溼,風乾硬的不多,但是毛也沒那麼漂亮了。
    用的牌3年花雕洗的腐乳,用花椒、八角、香葉、茴香籽、黃豆芝麻打粉,加入辣椒粉、味精、鹽裡拌勻裹上。

    自制黴豆腐(傳統黴豆腐實際操作經驗分享、多圖詳解)的做法步驟圖 第38張

小貼士

1.黴豆腐長出黴毛後不要著急裹調料裝瓶,因為正在發酵期,這樣翻出來的香味口感回味都不夠,一定要等它長毛了、毛倒掉在開始化了、發酵充分完成後再翻拌,

當然香是感官的體驗,比較主觀,每個人的感受體驗不同,無法強求一致。

2.綜上,對品質有要求的,可以多做幾層,扔掉頂層邊緣四周風乾硬化的,只擇中間柔軟的黴豆腐翻拌。但是建議愛惜糧食,不要浪費。

3.為什麼在冬天室溫23、4度可以做,而夏天的室溫不行呢?因為我們這裡冬天取暖,只在家裡有人時開天燃氣烤火爐,其時室溫一般在18~25之間;睡覺或家裡無人時就關爐,室溫只有6~13、4度,所以整體溫度不高,豆腐可以順利收汗乾燥,後期才能長出黴毛。如果是其他季節,白天夜晚溫度都高,豆腐收不了汗 ,從表面到內裡都會一直溼黏黏的,後期只會腐爛發臭,不會長黴毛。

陰米做法也同理,只能冬臘月做,關鍵在要能收汗。陰米做法不麻煩,但後期炒制很麻煩:要去挖河沙回來,篩去大的石子,隔去最細的粉沙,選用不大不小的河沙淘洗乾淨,晒乾後用桐油炙幾次,炙成乾淨的熟沙,用熟沙炒陰米,膨脹成米泡,現在人們都直接用機器炒,米泡已經沒有了那種桐油燙沙逼出來的米香了……哎,又想我媽了。

TAG標籤:#豆腐 #實際操作 #經驗 #多圖 #